2012年12月27日

為自己出征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有個朋友最近遇到了一點職涯困擾,近中年,在職場多年,也該是發生中年危機的時候了吧!談著談著,談到自我探索,於是我便十分慎重地推薦這本書。

我的書櫃也收藏了一本,其實我買過很多本送人。事實上,它勾起我非常非常多的回憶。唉,我很想深深嘆一口氣,但我也在嘆息中看到發亮的門。鼓起勇氣,走過又長又黑的走道,獨自一人,發抖的手,握著門把。「該死的,妳就勇敢一點,開門吧!」一個我這麼說。另一個我則說,「沒關係的,誰說要勇敢,誰說要跨越大石頭,妳可以留在大石頭邊。」

深吸一口氣,我推開門,於是,我現在走到這裡...
----------

2012年12月24日

2012年12月18日

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:為什麼他們的文字最有說服力?看問題永遠能擊中要害?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》這本書很不錯,不過要有點耐心慢慢讀。建議搭配《學校沒有教的寫作力》一塊閱讀。

我個人是覺得,《學校沒有教的寫作力》這本書的書名和封面設計得不太好,感覺很像給學生用的書。這本書比較容易閱讀,我個人最喜歡它的第二章勾勒心中的讀者。
----------

[][][][][]

2012年12月14日

假說思考法:以結論為起點的思考方式,讓你3倍速解決問題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[8][36][40][41][51][53][54][56][57][59][63~64][64][64~65][65][68][70][75][80][83][86][91][92][93][94][102][108][109~110][111][112][113][114][115][139][160][177][182][232][237][246][247~248]

2012年12月6日

小朋友學畫畫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我不會畫畫,小滷蛋每次吵著要我畫,所以我買了這本,讓她自己跟著畫 :)

村上收音機 2:大蕪菁、難挑的酪梨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在寫小說時,小說家腦子裡需要有很多抽屜。有小小的插曲、微細的知識、些許的記憶、個人的世界觀(之類的東西)......,寫著小說時這種材料可以隨處用上。不過這些東西,如果以隨筆的形式輕易用掉的話,小說就會沒辦法再自由使用了。因此我才很小氣地(可以說)悄悄藏在抽屜裡。但是寫完小說之後,會出現一些結果沒用上的抽屜,其中有些好像可以用來當隨筆的材料。就是這麼回事。[8]

如果有人斷然對我說「不追夢的人生跟青菜一樣」,我會想「是嗎?」不過試想起來,青菜也有各種青菜,有各種青菜的心,有各種青菜的苦衷。從每一種青菜的觀點來展望各種事情時,過去身為一個人的人生到底有怎麼樣呢?(也曾)不禁落入沉思。一個輕視任何事情,似乎也不太好喔。[12~13]

在安靜的地方安靜寫作本來就是小說家的工作,除此之外的機能和行為只不過是額外的奉陪而已。沒辦法對大家陪笑臉,這是我的人生大原則。對作家來說最重要的讀者,一旦決定對讀者擺出自己的最佳面貌,其他地方就只能說「抱歉」地割捨了。[22]

這樣一想時,各種體型、各種容貌、各種想法的人適度混合適度相容地活著的世界,是我們精神最希望的吧![29]

----------
第一次寫的兩篇短篇小說<開往中國的慢船>和<貧窮叔母的故事>都先有標題。後來,才思考如果以這樣的標題寫短篇小說,會成為什麼樣的故事。

一般來說順序可能顛倒。先有故事,事後才加上標題。我的情況卻不是這樣,而是先做出框框。然後才想「嗯,這個形狀的框框到底會有什麼東西進去?」

如果要問為什麼這樣做,因為我的情況,當時並沒有想寫的事情。雖然想寫小說,但還想不到要寫什麼。也還(不確定是不是"還",下回去書局再翻翻...orz)缺乏人生經驗,所以先取標題,從什麼地方拉進適合這個標題的事情。換句話說是有像從「語言遊戲」開始寫小說的地方。

可能有人會說這樣做在文學上不夠慎重。不過這樣做總之在寫著之間自然會逐漸看清「自己真正想寫的事」。透過所謂寫的作業,以往一直不具體的無形東西會逐漸具體成形。[36~37]
----------

依賴人卻無法完全信任人的人生,說來有時也很孤獨。那種微妙的縫隙、乖離般的東西有時會帶來疼痛,讓我們夜晚無法入睡。[53]

「自由」這件事,就算只是片刻的幻想也好,依然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美好。[173]

----------
不用說,誰都沒辦法無傷地度過一生。

...當時,音樂碰巧在那裡。我無心地拿起來,以眼睛看不見衣服穿在身上。

人有時候,所懷抱的悲哀或難過會附著在音樂上,以防止自己被那重量壓得四分五裂。音樂具備這種實用的機能。

小說也具備同樣的機能。雖然心痛和悲哀是個人性的、孤立的東西,但同時在更深的地方也是能與人分擔的東西,是在共通的廣闊風景中可以悄悄組合進去的東西,那些教給我們這個。[216~217]
----------

2012年12月3日

自我轉變的驚人秘密:用NLP擺脫恐懼、度過難關、達成夢想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NLP之父理查.班德勒的作品。

----------
人一開始問好的問題,就會在腦袋裡創造好的畫面;創造好的畫面之後,好的感覺就隨之而來。於是,人生變成你更有熱情經營的事。[26]

多年來,許多專家告訴當事人實情的前因後果,但就是無法創造需要的改變。這件事告訴我們,了解成因這個想法不錯,但實際上就是不管用。[32]

既然想法不管用,你就必須把這些想法丟掉,因為不管用就是不管用,再怎麼試都無濟於事。[32]

對我來說,重點不是哪一種方法,而是這種方法能不能幫人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。對我來說,重點在於生活的自由、快樂的自由,以及讓自己擺脫壞習慣、不再浪費時間的自由。我想信,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因為壞習慣不斷重複出現而造成的。[32]

有強迫症的人都有個壞習慣,就是會不斷進行特定儀式,試圖解除自己的焦慮。每一項儀式都會讓他們安心一些,可是到頭來卻造成更多恐懼。越需要讓自己安心,就需要越多的恐懼,可以說是惡性循環,而大部分的蠢事不外乎就是這種模式。蠢事不見得是壞事,如果自己做了蠢事,然後一笑置之,就此再也不碰,並且轉而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,你的人生就會充滿光明。[33]

----------
在人類活動中,建立信念非常重要。信念往往是造成大部分人困擾的原因,如果你不心信自己能夠擺脫、承受或完成某事,你很可能就無法做到這件事。信念,就是你對於自身某些想法的確定感。

大部分的人從小聽父母、師長或其他長輩的話,學到許多該有的限制。如果有人說你不夠聰明、不擅長哪一科,或是不擅長某項運動,你很可能就信以為真。一旦我們相信某事,我們就會想證明這個信念是真的。我們這裡要學的,便是如何質疑這些限制,並且更有自信地去想自己可以做到的事。

要讓一個人改變,就必須先幫助他改變自己的信念、建立新信念,並且確保這些新信念繼續維持。[48]
----------

如果你相信自己自信不足,或是你相信自己充滿不安全感,你就無法成功。奇怪的是,人往往很確定「自己很不確定。」[55]

----------
生命中遭遇的問題往往源自我們心中。此外,問題常存在於我們對過去與未來的概念,而過去與未來不在他處,只存在我們心中。

人心理上受苦時,往往覺得「過去」不好,覺得自己卡在「現在」,或是害怕、憂慮「未來」的事。我們常說要「擺脫」,把事情「拋諸腦後」;或是度過眼前的事;又或是「達成」什麼,並且「看向」未來。[58]
----------

人需要擺脫的第一件事,就是負面暗示。...人要抱持有用的信念,所以大家必須學會如何擺脫負面暗示,才能開始相信正確的事,發展新方式來思考這個世界,並且思考未來。[65]

「過去」最棒的地方,就在於它已經結束了。[69]

人一旦有了選擇,往往就會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。只是,大家常不知道自己並非別無選擇。[83]

「...人類最強的本能反應是去看自己熟悉的東西。」人很害怕未知的事物,寧願結束自己的生命,也不想要看到不熟悉的東西。[94]

如果你不能對自己的過去一笑置之,就永遠無法擺脫過去。[95]

重點是要把負面回憶推到遠方,回到自己歸屬的地方。如果一直抱著這些回憶不放,當作它們正發生在當下,我們就很難擺脫哀慟,也無法平撫傷口。[99]

「未來」最棒的地方,就是「未來」在你的前面;至於「過去」最棒的,就是「過去」在你的後面。[99]

人與正面或負面感覺的結合,應該是有意識的選擇。我們調整自己的思緒、決定要與什麼回憶結合、從什麼回憶抽離時,就是在「思考」。人之所以是思考的動物,是因為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思考;如果無法主動思考,反而被動接受內心產生的想法,我們就等於失去了個人自由。[105]

當你內心充滿負面想法,感覺就會不好;當你感覺不好,就會做出不好的決定。也就是說,心情如果不好,就很難做出好決定。所以要做出更好的決定,首先必須讓自己感覺良好。或句話說,你必須在有需要的時候,讓自己呈現出良好狀態,並學會如何克服壞心情。[107]

我們常對自己說不好聽的話,並且不斷苛責自己。要改變這種狀態,就必須學會用口號打斷這些負面想法的模式。我最喜歡用的是「閉嘴!」因為它真的很好用,重點是,它能夠很明確地告訴你改怎麼做。[107]

如果遲早會有壓力,不如乾脆早一點開始。很多人都不做計畫,但計畫是所有成敗的關鍵。要看著自己的時間線,決定什麼時候開始擔心。如果一定得擔心,不如早一點開始,以免到時夜長夢多。藉由朝著愉悅的感覺邁前、催促自己向前走,效果反而更好。[184~185]

----------
大部分的人逼自己做事的方式,是讓自己的負面感覺累積到一定程度,最後才終於開始動手,可是如果每天都這樣是不行的。

你越能把想做的事變成第二天性,事情做起來就越容易;月讓這些事變得必須掙扎以對,你在面對這些事時就會越掙扎。如果你對某事很掙扎,像是慢跑、戒菸或其他任何事,關鍵都在於從內心改變這件事,讓事情變得更容易。世上大部分的難題都不是源自外在,我不是說外在世界沒有難題,只是大部分的難題源自我們心中。[189]
----------

壹周刊::發現[袁瓊瓊]

(摘自壹周刊第601期2012.11.29)

缺陷這件事,或許不是缺點,而是絕大的優點,那迫使我們必須放棄成規,用全新的眼光與態度來生活。說得誇張一點,缺陷的作用是來帶我們發現新世界的。

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,許多奇怪病症發生在兒童身上。這包括過敏、阿茲伯格症、自閉與過動症。我身邊有些朋友家中有這一類的孩子。我沒能力用醫理來探討這些病症的成因,但是會忍不住想,這些孩子的這些「缺陷」,或有可能是某種新能力的途徑,只是新的能力,或至少是通往某種新能力的途徑,只是不為當前的世界所知曉。也或許是我們現有的世界尚未能配合。除了設法調整他們,讓他們適應我們的「正常」世界,或許也可以跟隨他們,看他們是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。

真正的「正常」,其實就是每個人都「不正常」。太「正常」的人恐怕倒是得提防的,其中必定有詐。除非有心去造作,沒有人能夠長久或全然的合於某個標準。我仿偉人林肯的名言:「人可以正常於一時,無法正常於永久。」徹頭徹尾正常的人,可以肯定是:這人一定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