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15日

[60]問對了,才能解決問題
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其實這類的書挺多,這本的內容沒太出色,我評60分。

初見書名時,對內容有一些想像,實際閱讀後覺得內容與自己原先的想像,差異頗大。還好這本書很淺白,翻一翻就可以讀完了。

----------

人很容易對「頻繁接觸的人」產生好感。[40]

人會對「讓自己顯得很重要的人」抱持善意。[42]

要怎麼做才能夠表明,你已經充分理解對方所說的話呢?最有效的方法就是--將對方說過的話「用你自己的方式整理過後再丟回去」。[57]

向專家詢問時,首先「要讓對方知道你對這方面的理解程度,讓他配合你的程度來說明」,這點非常重要。[61]

在「一對多」的狀況下提問,首先要提出能夠以「Yes」或「No」來回答的問題。...這種迫使對方表達意見的提問方式,可以提高聽眾的注意力,讓他們更加積極地融入話題。然後,從舉手的人當中挑出一個人選,和他進入一對一的關係,接著使用「5W1H」的「開放式問題」來提問。[66]

先認清目標,然後為了達成目標而有條理地去加以分析,就能夠問出「敏銳的問題」。[77]

丟出問題,讓對方去思考、找出答案,並在雙方都能夠理解的情況下達成協議。[85]

培訓部屬的能力也是上司工作的一環。因此,不要立即給予指示,而要問一些可以讓部屬成長的問題,這點也是很重要的。[94]

當你持續不斷地問一些對自己有益的問題,你的思維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,並且進一步展開行動。相反地,如果你老是自怨自艾地怨天尤人,你的思維就會朝壞的方向發展。[97]

當對方握有你想知道的資訊時,若是不主動積極地去詢問,是沒有人會告訴你的。[101]

想要得到確實的資訊,就得針對合適的人,在合適的情況下做適當的發問。[101]

我們很容易就認為自己的事情自己最了解,但事實上,有時候必須透過別人才能察覺到自己的盲點。[110]

顧客是最了解你的魅力所在的人,而藉由提問,就可以讓這些優點更加凸顯。[112]

藉由提問的方式來問自己,即便是讓人覺得刺耳的答案,應該也可以坦率地去面對吧![113]

養成經常積極地問自己「為什麼」的習慣,就是在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。[128]

因為日常工作繁忙,我們很容易會在不知不覺中將應該是「手段」的條例和罰則,誤以為是「目的」。[143]

只有將所有的事情當成是「自己的事情」時,你才會認真地去思考,開始採取行動。而提問,正是當中的關鍵。[149]

當有人問我們問題時,我們就會去思考答案。這是一種條件反射。[152]

由於重點在於讓對方表明立場,所以千萬不要使用肯定的語氣,一定要使用疑問句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[160]

想要說服別人的鐵則,簡單一句話就是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」。[177]

讓對方自己卻察覺出問題所在、提出質疑,藉此來解開膠著的問題。[179]

要讓對方冷靜下來,就要傳遞出「產生共鳴」的訊號。[180]

產生共鳴,並不一定就表示同意,而是暫時接受對方的想法。[180]

不要陷入自以為是的迷思之中,必須透過提問來引導出對方真正的需求。[186]

如果有人問我們,「A跟B哪一個好呢?」我們很自然地就會從當中選擇一個。因為我們從小在學校裡就被這樣教導,當別人問我們問題時要好好回答,因此,我們的思考模式就會變成「必須要回答問題」。[187]

盡可能地縮小選擇範圍,藉由「哪一個比較好」的問題來促使對方做選擇,就可以出乎意料地讓人採取行動。[190]

當你沒有辦法回答問題的時候,就代表你輸了。所以必須要持續地回答才行。而「不要求回答的提問」,就是藉由這個原則來確立自己的優勢。...而沉默不語的結果,就是不管理由為何,只能被迫處於失敗者的劣勢。[194]

為了要聽別人說話,我變得積極地去展開對話、提出問題。[197]

提問,通常必須伴隨著目的來進行。如果目的是在於「要讓對方察覺某件事情」時,你可以向對方提出問題。對於你所提出的問題,對方若是試著要針對問題來回答,就會開始產生新的思考。反過來說,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要知道自己應該前進的方向時,就要對自己提出敏銳的問題。從這一點來看的話,沒有目的的提問,不僅沒有任何意義,有時候甚至會造成負面的結果。[199]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