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早就無所不在,只是不一定是好的設計。
一開始我一定是思考和尋找一個「梗」,那個等待被設計出來物件之所以要存在的原點、概念、觀點。找出那個「梗」,隨後的設計過程如形狀、顏色等的選擇,就是詮釋及溝通那個「梗」的語言而已。選擇形狀、材質、顏色隊最後作品的好壞是重要的,但是設計如果少了這個「梗」,無論後面執行得多好,也不會是好設計。
一個吸引人的作品,外形不只是為了好看,或者用來表現跟別的設計的不同,外形是重要的視覺溝通,是用來傳遞功能,讓人一看就明白這是做甚麼用的、該如何使用。
設計界有句源自生物學的老話「Form follows function」(形式追隨功能),或許這句話可以進化成「Form follows fo噘form generates function」(形式追隨形式,形式創造功能)。人的腦袋原來就是用來理解事物的,而形狀、節奏、構圖和對比等元素也都有理可循。而腦袋會透過這些特質,來解讀一個物件想訴說的故事。
產品造形上的細節和嚴謹工程技術背後的道理相輔相成,同時簡單好用。所以我說,好的設計是有「道理」的。
很多設計師在創作時,只看到表面的處理這一類的細節,似乎以為設計師的工作僅止於此。但如果想要在設計上有所突破,必然需要要脫離設計師角色的思考,也要能夠從消費者或製造者等其他的角度來看待作品設計。
做為產品的設計師,你必須要對從製造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有所涉獵,並運用設計去解決其中的問題。
重點不是一個產品應該要是什麼樣子,而是你認為如何才能夠透過你特有的切入方式,解決眼前的問題。美國文化藝術評論家Dave Hickey曾說:「身為創造者,你的職責並不是抗拒或批判平庸,而是要取代平庸。你的工作是創造自由與創造卓越,這兩件事都不平凡,所以你也不能太正常。」
一切取決於你針對這些問題所提出的解決之道,而這種原創能力能讓你的作品在世界上獨樹一幟。尤其在現在這個應用設計軟體的門檻大大降低的時代,許多人學了幾種工具就認為自己是個設計師,但真正決定設計專業的必要條件,是他在設計上獨特的判斷與創造能力。
----------
有道理的設計--設計師CEO的跨線思考
出版社:遠流
作者:洪裕鈞
出版日期:2012.8.1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