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9日

未來在等待的人才


(圖片出處:博客來網路書店)

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、循序性與計算機效能的資訊時代,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、同理心,與整合力的創意時代。[7]

循序思考與整體思考的差異可以這麼樣形容:右腦就像一張圖畫,左腦就像千言萬語,而俗話說:一張圖畫,勝過千言萬語。[27]

左腦主導說話的內容,而右腦專注於說話的方式——也就是言語之外,隱含情緒的眼神、面部表情、和語調高低。[28]

左腦專注單一解答,右腦關照整體型態。左腦重視分類,右腦注意關聯。左腦清楚每個細節,但只有右腦能掌握全局。[30]

掌握設計、同理心、趣味,和其他「不實際」的特色,才是無論個人企業,在今日擁擠的市場中鶴立雞群之道。[44]

單調的心智粗活中會遭到取代,工程師和程式設計師必須學會新的能力:發揮創造力而非僅靠專業;融會貫通而非照表操課;綜觀全局而非埋首細節。[56]

今日社會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綜合——綜觀大趨勢、跨越藩籬、結合獨立元素成為全新好產品的能力。[80]

永遠別說:「我也可以設計出那樣的東西。」因為你並沒有。[110]

體驗是生活最重要的部份,而生命說穿了,就是由思想與人際的交流所構成。空間和物件可以增進,但也可能阻礙體驗過程。[111]

人類多數經驗、知識、思想都是以故事形態儲存。[118]

人類腦袋的原始設定並不適合理解邏輯,而適合理解故事。[119]

故事巧妙捕捉了嚴肅決策所缺少的東西。邏輯試圖一以貫之,將決策剝離原本的時空背景,忽略主觀感受。但故事卻捕捉了背景、捕捉了情緒...故事是很重要的認知程序,因為它把訊息、知識、背景,和情緒緊密結為一體。[121]

故事是人類發明用來理解事物的基本工具之一。[123]

說故事不能取代解析性思考,但它能補其不足,讓我們以創新角度看事情,發現新觀念...抽象分析若透過一個好故事來傳達,將更容易理解。[126]

我們的生命就是由故事串成的。我們把生活體驗、想法、情緒,濃縮成一段一段的故事,向人傾訴,也對自己訴說。[134]

傾聽本身,就是愛的表現。[139]

所謂「整合」(Symphony),是指化零為整的能力。這是一種綜合而非解析的能力,也是一種從看似無關的領域之間找出關係的能力;它代表體察宏觀趨勢而非特定事實。無論從事實或比喻的角度來看,整合都是屬於右腦的能力。[148]

繪畫主要就是辨識關係。[152]

就像繪畫,整合也是在辨認關係。想在感情時代生存的人,必須了解看似獨立的不同事業領域間的關係,也必須學會如何將表面無關的元件組合為新事物,還需要熟悉類比的技巧——找出事物之間相似的層面。[153]

「創造力通常來自於跨越領域疆界。」充滿創造力的人,能看到其他人沒有察覺的關聯,這種能力在一個專業工作可以被公式化,再交付電腦並送往國外的世界裡,尤其顯得可貴。[154]

跨界者拒絕接受既有選擇,尋求不同的可能與綜合性的解答。[155]

心裡上雙性傾向的人,等於擁有雙倍的行為選擇,在與外界互動時,可以獲得更多樣更廣泛的機會。[155]

依靠靈感建立新連結的能力,是右腦的專長。[157]

成功的關鍵是敢於跳脫常規思考。常規是進步的敵人。[157]

多數發明和創新都來自重組現有的事物或想法。[157]

人類的思考過程大半都依賴隱喻。[158]

你創造的每樣東西,都是其他事物的一種體現,按此推論,你創造的每樣東西都因隱喻而更豐富。[159]

隱喻協助我們尋找事物意涵的功能。[160]

「自我認識的過程,其實有一大半就是在尋找足以解釋個人生命的適當隱喻。」因此,越瞭解隱喻,就越瞭解自己。[160]

區隔經典與泛泛之作的關鍵——是融合這些關係,讓整體效果超越個體總和的能力。[160]

跨界者、發明家、引喻家都了解關係的重要,但感性時代需要的是掌握關係之間的關係的能力。[160]

無論思考遇上瓶頸,或想要汲取新觀念,都不妨到大型書店裡的書報區找靈感。[170]

我對我不擅長的事特別在行。[174]

領導力就是同理心。有領導力的人能揣想他人感受,激起共鳴、激勵人心,並賦予他人生命意義。[179]

人的情緒很少形諸語文,多半透過其他方式傳達。[182]

同理心並不只是二十一世紀的一項重要職業技能,它還是一種生活態度。它是人類相互理解的工具,甚至跨越了國家和文化...[185]

同理心攸關「設計」能力,因為好的設計師會把自己想像成產品或服務的使用者。[188]

同理心也和「整合」相關——因為具同理心的人了解背景的重要性,能夠看到對方的整體需求,就像系統思考者能綜觀全局一樣。[188]

玩樂的相反不是工作,而是消沉。玩樂就是開朗、隨興、歡樂、自信與投入。[204]

可以確定的是,輕鬆玩樂的特杜,是所有創意人士的共同特徵。[217]

你笑起來的時候,就無法思考,這正是一般人打做的目的。[223]

嚴肅的人比較有責任感,這其實是錯誤的。那已經是過時的觀念。多笑的人才比較有創造力、比較有效率。一起開懷而笑的人才能一起工作。[225]

人生在是主要目的不是獲取感官歡娛或避免痛苦,而是找到生命的意義。[236]

生命的意義,不是藏在別人寫好的秘笈裡。求取意義的唯一方法,是從自己內心賦予生命意義。[246]

生命中的挑戰是無可避免的,當改變來到時,最明智的應對之道。不是抱怨或發牢騷,而是迎接挑戰,解決問題。[248]

理想的人生不應是出於恐懼而追逐乳酪,它應該像是在曲徑前進,而旅程的本身,就是目的。[253]

感恩是快樂的重要來源。對過往事物心存感恩的人,由於著眼於人性光輝而非不堪記憶,通常都較能滿足於現況。[258]

1 則留言:

David 提到...

內容令人印象深刻值得細細思考一番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