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4月25日

失物之書


(圖片出處:博客來網路書店)

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,而每個小孩心裡,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。

某個故事使我們改頭換面,閱讀的經驗稍微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觀感。[13]

人生有慢慢時間可透過種種磨難來教導我們;童年卻該有自己天真與平安的時刻。[14]

沒有「一夜長大」這回事:長大是一種延續終生的狀態;是一種自由和解放,從今以後只對自己負責。[22]

一旦有人閱讀,故事就開始變化,在想像力中生根,讓閱讀的人改頭換面。[29]

如今他偏好有長長印刷欄位的報紙,字字以手工精心排版而成,創造出某種上了報攤就幾乎頓失意義的東西;等到人閱讀時,裡頭的新聞早成了凋零中的舊聞,早被報外世界的事件迎頭趕上。[33]

報紙故事跟煙霧一樣虛空不實,壽命如浮游一般短;它們不會生根,反倒像野草一般沿地蔓生,從更值得青睞的故事那兒偷走陽光。[33]

反之,降臨的只是某種靜寂,好似把鐘拿去修理,不多時,你會意識到鐘不在了,因為那讓人安心的輕柔滴答聲已不復聞,而你卻是這麼這麼思念。[36]

這個新世界讓人痛苦地無法負荷。[37]

這就是某種惡霸的作法。先軟化你、動搖你,接著一舉擊斃。[45]

有時候故事看似關於某件事,但事實上說的卻是完全另一回事;那裡頭隱藏某種意義,而那意義得抽絲剝繭才找得到。[48]

有些訊息非常複雜;而有些看似單純的,其實常常是最複雜的。[48]

這些老書以小牛皮和皮革裝幀而成,其中幾本所含納的知識要不是久遭忘記,就是隨著科學和探索進展所發掘的新真相而落得謬誤不宜。這些懷有過時知識的書籍因為價值貶抑而滿心不甘,它們現在的地位比故事還低。在某個層面來說,「故事」明擺著就是杜撰、虛構而成,其他書可是為了更崇高的目的而誕生的:當初,人人投注心血為之催生,將自身對這世界的知識和信念全數傾注於此;現在要這些書承認那些人被誤導了,當初的假設現在大多一文不值,真是情何以堪。[50]

選擇早已為他做下,由不得他。[76]

我的智慧不足以判斷這些是非。[87]

我們都有自己的例行工作。不過,它們得有個目的,有個我們可以驗收、能得安慰的成果,不然就毫無用處。沒有的話,它們就像囚籠裡的動物只能來回踱步一樣。就算不是瘋了,也是瘋狂的前奏。[101]

找比你弱小的人,試著給他們安慰。把這些是當成自己的固定作息、調節生活的規則。[102]

要栽贓給別人之前,得先確定那人事適合的人選。[131]

活在這是充滿了脅迫和危險。我們挺身面對自己必須面對的,有時即使得冒著個人生命危險,仍得犧牲小我完成大我。可是我們不會無故捨棄生命。我們每個人只有一回人生可過,只有一條命可奉獻。無望的時候,浪擲生命並無光榮可言。[173]

我相信我所愛所信任的那些人。其餘一切盡是愚行蠢事。[175]

你被奪走了那麼多,不過,或許也同樣被賜予了不少。[176]

對任何事我都沒什麼信心。連對我自己也是。[198]

故事總是在尋找被人敘說的方法,透過書和閱讀而獲得生命。故事也因此得以從自己的世界跨進我們的世界裡來。[268]

找到方法讓他們自我腐化。[283]

面對死亡時,大多數人為了活下去,會無所不為。為了保自己一條小命,他們會哭泣、乞求、殺害或背叛他人。[284]

是你自己想做,所以你才出手。沒人能逼你做壞事。你的內在有邪心,而你放任不管。人類總是放縱邪惡。[298]

孩子一直能意識到自己的脆弱易傷,不管那份意識在內心埋得多深,...[314]

我認為「閱讀」這種行為能讓讀者更敏銳地感受外在世界,不閱讀的人有時正缺乏這種特質。我知道這種說法好像自相矛盾。閱讀畢竟是孤獨的活動,表面上看來,正代表對日常生活的脫離。可是「閱讀」啊......特別是閱讀小說,鼓勵我們用挑戰的新眼光來觀看世界。我向來相信,小說的功能像是三稜鏡,將我們生存的現實碎解成細部,讓我們能用全然不同的方式來觀看每個部份。小說讓我們能暫住在他人的意識裡面,為同理心鋪路;而同理心對我來說,是好人的特點之一。[317]

----------
<魔鬼的名字>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