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0月31日

邏輯寫作力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總之,主題、期待的反應、讀者、作者,加起來總共有四項要素,由這四項素可以串連出「就什麼問題?為什麼目的?誰對誰寫文書?」的句子,這個句子也是文書寫作時的根據,本書將這些要素稱為「對話的設定」。接著,再來考慮「解答要用什麼來填寫?」、「解答要如何架構?」。很明顯地,煩惱種種有關「解答」的問題之前,應該先著手做的工作,就是先考慮自己期待對方作何回應,然後確實擬妥「對話的設定」。[22]

請盡量用具體、明確一點的主題。也就是將必須回答讀者的「問題」剪下來當成主題。[23]

將主題變成疑問時,你會發現自己首先要做的,不是寫下想寫的或能夠寫的東西,而是必須先回答問題,這樣一來自然就會對問題,也就是主題有所自覺。將主題變成疑問還有一項作用,就是必須準備好多個答案以應付不同的問題。如此一來,就可以培養出隨時準備好解答各種問題的能力。[24]

我們可以全力思考,如何讓對方從「想要對方理解」、「想要對方回饋意見」、「想要對方有所行動」三種反應中,盡量表現其中任何一種,甚至多種反應。[25]

讀者確定之後,接著要確定的是讀者關心和擔心的重點在哪裡。由主題轉化出來的問題,就是希望讀者回答的重點;如果問題不只一個,就須要檢查其中是否一定包含讀者所關心的事物。或者盡力去體會讀者擔心的問題究竟是什麼。[28]

透過確定主題、期待的反應、讀者、作者,也就是確定「對話的設定」,必須仰賴作者(傳訊者)本身是先確立自己到底想要進行一場什麼樣的商談。這是傳達訊息的第一個步驟。事實上,文書作者和口頭傳訊的做法也一樣。[29]

主文雖然是文書的中心,但是對讀者而言,文書是從導言開始的。假如導言的說明不能讓讀者產生足夠的認同感,或者留下一點印象,就沒有辦法讓讀者踏上可以對話的舞台。我們幾乎可以認定,一篇文章的導言能夠引發讀者認同感的程度,就代表讀者能夠了解你的程度,以及和你對話的意願的高度。[30]

當我們撰寫導言時,必須先確定對話主題的設定是什麼,才開始下筆寫出導言的骨架。導言猶如一個舞台,是讓作者有效地表達「想寫什麼主題?為什麼目的寫這個主題?」等主題,與期待讀者反應的地方。[31]

通常導言總是留到主文完成之後才下筆,不過草稿完成時,也可以隨時就讀者的角度檢視自己的文章,並提早確定導言的內容。重點在於整個資訊的組合,可以說始於導言,也終於導言。因此,導言是異常重要的部份。[31]

當然作者一定要確認「由讀者的角度來看,哪一個是必須詳細說明的?」[32]

有時候,讀者關心的問題和作者期待讀者回應的問題,也可以是不同的。[32]

把各種可能面對的問題的解答集合起來,其實就可以構成一篇文章的核心,也就是主文。[35]

何謂MECE?將某種事物或概念,依照不重複、整體而言也無遺漏的方式,做蒐集和整理。Mutually Exclusive(彼此間不重複)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(整體而言無遺漏)。[39]

用MECE方式的思考,將性質不一樣的要素自解說的內容中剔除:將原本參雜並列、性質不同的資訊,依照不重複、沒遺漏、內容具體等規則,做出符合一定要求的分類和整理就行了。[39]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