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2日

商業周刊::六大沉默戰術,不戰而勝

(摘自商業周刊第1230期2011.6.20-6.26)


海明威說:「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講話,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。」開口可以是一時衝動,閉嘴卻需要意志力來控制。


閉嘴,是不說話的空白,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靜下來傾聽。


他建議父母「不用全力管,」最好交給一個孩子崇拜的第三者來代替自己發言。他說,「放下不是放棄,用心聆聽對方,找出彼此的連結,才是閉嘴的力量所在。」 


為什麼有時候多說反而無益?因為說話的人往往衝口而出,沒有設身處地同理對方的難處。作家李偉文引述二次大戰名將麥克阿瑟(Douglas MacArthur)的一句話:「溝通,不在增加了解,而是避免誤解。」光靠幾句話,人與人很難彼此了解。


台灣的教育總是「說」得太多。但閉嘴並不是什麼都不說,而是「怎麼說」的問題。


「最快的方法,效果往往是最慢的!」游乾桂說。很多人的溝通求急進,說話出口就要對方接受。其實,同一句話如果能笑著說出口,對方自然也沒有拒絕的理由。與其直接用語言表達,不如先思考對方也能接受的方式,雖然緩慢,效果卻能長長久久。


壓抑脫口而出的衝動,閉嘴不但能展現一個人的自我修為,關鍵時刻選擇閉嘴,更能鞏固個人優勢地位,甚至成為逆轉劣勢的致勝策略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