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T人員在台上表達時,要懂得善用聽眾的口、善用名人的話、善用書籍和文章、善用影片、善用漫畫、善用圖片、善用笑話、善用小故事、善用新聞、善用卡通,甚至善用道具、分組活動、廠商的展示影片等等。
總之,善用這些來佐證英雄所見略同、德不孤必有鄰,來為自己背書,來幫自己做出更漂亮、更吸引人的表達。
***
善用書籍
無論是閱讀同主題的書,還是不同主題的書,都會發現書籍作者有些文字、觀點真是英雄或英雌所見略同,不妨隨時把這些文字記錄起來,讓這些作者來幫我們表達心中的話。我自己就很愛用這樣的手法,您們可以發現本書引用了許多其他作者的書籍文字,有時用來佐證我的論點,有時用來當引言,有時用來當範例,十分好用。
還有一次,我在教新手講師遇到聽眾問題又臭又長,可以怎麼處置時,我就做了圖9-1的投影片,然後引用了下列兩段書摘,教新手講師要懂得適當地中斷聽眾的發問,用自己的話簡述問題,再與聽眾確認。
圖9-1:善用書籍
善用聽眾
聽眾問一些比較常見或簡單的問題時,講者不一定要自己回答這個問題,可以借用其他聽眾的口來幫忙回答。例如,下面的範例,就借用了聽眾的口來幫講者回答問題:
講師說:「『參與者是位於系統外部,而且會與系統互動的實體。』這是參與者的基本定義,換句話說,參與者必須滿足兩項特點:一、位於系統外部;二、會與系統互動。」
「再來,『參與者常見的種類有:人類用戶、其他系統、外部資料庫、外部服務、硬體設備。』不過,這只是UML規格書上對參與者的描述,並不是定義,所以參與者要是不在這五個種類中,也是可以的。」講師繼續說著。
接著,講師出了一個UML初級認證的模擬考題來考學員,題目是這樣的:「請問,下列短句中,哪一句話用來描述參與者最為準確?
A) 人類用戶可能是參與者。
B) 外部資料庫可能是參與者。
C) 人類用戶、內部資料庫可能是參與者。
D) 感應器、人類用戶、外部資料庫可能是參與者。
E) 外部系統、感應器、人類用戶、外部資料庫可能是參與者。
」
多數學員都挑選E,可是李大任舉手了,他說:「老師,為什麼這題不能選D,D也沒錯啊!」
講師看了看程又清說:「程又清,妳剛才選什麼?」
程又清說:「我選E。」
講師說:「那妳要不要說說看,為什麼妳沒選D?」
程又清爽朗地說:「因為這題是單選題,所以我會挑選相較之下,最為正確的答案。其實,剛才老師有講過,『參與者常見的種類有:人類用戶、其他系統、外部資料庫、外部服務、硬體設備。』,因此除了C出現『內部資料庫』是錯誤的外,其餘選項都算是正確的。不過,因為是單選,而且題目說最為準確的,所以我就選了E。」
講師說:「我的看法跟程又清一樣,李大任這個解釋您可以接受嗎?」
有時候,講者談到某個觀念,但是有聽眾怎麼就是聽不懂,遇到這種情況,講者也可以借用聽眾的口。例如:
講師解釋完套件匯入關係之後,李大任舉手問道:「老師,我還是不懂為什麼套件之間的匯入關係要分成《access》和《import》兩種。如果,不想套件的內部成員被匯出,就把內部成員的能見度改成私有等級,不就可以了嗎?為什麼還會需要用到《access》呢。」
「這兩者是不同的。套件可以將內部成員的能見度設為私有等級,這樣就可以不讓其他套件匯出。但是,匯入元素的套件如果不想這些元素被進一步匯出的話,只能夠改採用《access》來取代《import》,因為匯入套件不能變更原匯出套件其內部成員的能見度等級啊!」講師耐心地解釋著。
講師解釋完後,李大任仍然眉頭深鎖、不發一語。於是,講師便轉向程又清說:「程又清,您知道我的意思嗎?可以請您幫我解釋一下嗎?」
善用道具
我之前聽過一堂關於如何處理壓力的課程,講師使用氣球來表達抽象的壓力。講師使用手持的簡易打氣筒幫氣球打氣,一直打氣一直打氣,直到氣球碰的一聲,爆開為止。講師說,如果不適度地釋放一些壓力,情緒最後就會像氣球一樣,炸開,傷了自己,也傷了別人。
原本壓力是一個抽象的字眼,但是講者用具體的道具,把壓力具體又鮮活地「表達」了出來,這也是很值得IT人員學習善用的表達技巧。
善用影片
很多IT人員可能是宅男或宅女,很喜歡看動漫,需要上台表達時,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,可以代替我們做出更動人、更貼切的表達。我自己雖然不是動漫迷,可是偶爾陪小孩看卡通,也會看到很棒的片段,可以協助表達一些概念。
譬如,我買了英國BBC電視台最受歡迎的兒童節目《動物園道64號》DVD給女兒,如圖9-2所示。有一次,剛巧陪她看到其中一集《重要訪客的故事》,故事裡頭是說有一位重要訪客即將來訪,動物們就各自解讀這位訪客的身分,最後傳到萬獸之王雷其若的耳裡,就解讀成是一隻獅后要到訪,可是最後才知道這位訪客其實是一隻豪豬,真是天差地遠。
圖9-2:善用影片
後來,我就用這段影片來傳達開發團隊經常遇到「各自解讀」的情況,並且在播完短短幾分鐘可愛又逗趣的影片之後,跟聽眾(開發人員)一塊討論開發過程中常遇到那些表達及傳達上的失誤,並且又該如何處置。其實,透過這些有趣或有意義的影片來幫台上的講者表達,台下聽眾都很愛的呢,因為這樣子的講座聽起來有趣多了,不是嗎!
***
我一直都是個慣用話語和文字做為表達媒介的人,後來開始學著加入一些影片、動畫、圖片來豐富我的表達,這才發現去尋找這些素材,好像比直接用文字來表達更花時間。不過,也可能是因為我自己不慣用這樣的表達素材,所以才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。
或許,IT人員得把想要表達某個概念的想法一直放在心裡頭,平時閱讀、看影片就可能發生得來全不費工夫的「巧遇」,就譬如我陪女兒看影片就得到一個有趣的「各自解讀」影片一樣,這樣一魚兩吃就可以省下大把大把的時間了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