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

用圖解來思考 : 讓你輕鬆筆記、企畫、解決問題

(到博客來購買本書)

這本書是朋友在台北市圖書館借的書,借給我,過新曆年的四天連假可以看。
----------

在有限的空間中使用圖解,除了可以幫你過濾掉多事項,還有助於思考「事情的本質」。[44]

這裡說的象限圖,就是能夠把縱座標與橫座標整理的圖。將縱軸與橫軸交錯,再把各個項目分配到四個象限中,就能整理自己腦中的想法,還能找出自己過去沒有想過的事物。[46]

有一種方法可以把想到的點子具體化,就是分類與分解。分類與分解,可以從抽象的主題找出具體的切入點。[50]

----------
找出看不到的現象,畫象限圖

簡單來說,象限圖就是用橫軸與縱軸整理的圖。把各個項目分配到由縱軸與橫軸組成的象限中,就能整理出問題點,或是在看到空白時得知思考上的疏漏處理,或是從整體的分布狀況中,找出原本沒有看出來的走向或特點。

重點是,在繪製象限圖時,縱軸與橫軸要設什麼衡量標準。二者的標準間不能有直接關聯,必須要各自獨立。[68]
----------

----------
同樣重要,就畫並列圖

如果有多個要素或群體同時存在,而彼此之間沒有關聯,就可以用這種圖(並列圖)表示。

在畫這種圖的時候,為了讓看的人能夠既理解整體、又理解局部,因此除了常見項目或特殊項目外,要盡量控制在最多六項就好。[72]
----------

----------
表達共通點,就畫重疊圖

如果有多個要素或群體存在,而某個要素或群體與其他要素或群體部分重疊的話,就畫這種圖。

為了易於理解,要素或群體的個數,最多不要超過四個。如果超過這個數量,會變成只能在夠大的空間中畫得鬆散一點,否則圖解起來反而會變得難以理解。

在畫這種圖時還要注意另一個重點,就是重疊的部分,兩個要素或群體之間一定要是有意義的共通部分才行。如果各要素或群體間根本彼此獨立、沒有共通的部分,卻因為畫成重疊比較好看,就那樣去畫,反而導致混亂或錯誤的理解。

如果沒有共通的部分,就要用個要素或群體間並不重疊的「並列」圖呈現。[74]
----------

多個要素或群體,而其中一個要素或群體完全成為另一要素或群體的一部分時,就畫包含圖。為了易於理解,要素或群體的個數,最多不要超過四個。[76]

為了呈現出多個要素或群體間的關係,可以用箭頭或線條把它們連結起來。雖然畫法不難,卻能呈現寫成文字時難以馬上理解的複雜內容。[78]

如果有多個要素匯集到一個要素之上,就可以畫這種圖(匯集圖)。好比有多個原因造成一項結果,或是有多個要素彼此影響,而對一種現象帶來影響時,可以用這種圖。[82]

圖解就是像這樣,把原本眼睛看不出來的事情,變成眼睛一看就能瞭解。這一點,是圖解的一大特徵。[88]

如果是經過多個階段逐漸變化,或是有特定程序的事物,我們就畫流程圖來整理、表現出事物從一端逐漸往另一端(目標)的樣貌。[94]

不只考慮眼前的事而已,也考慮未來的狀況;這麼做往往可以讓我們知道「未來有這樣的事情在等著」,或是「就算這次的事情不順利,最差的狀況下,也只會怎樣、怎樣而已」等訊息,讓我們從狀況不明的不安感中解放出來,情緒上不再那麼緊繃。[96]

無論在工作或在個人生活中,時機都是決勝關鍵,重點是我們能否用最少的時間,換取最成果。[114]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