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摘自商業周刊第1312期2013.1.14-2013.1.20)
我反省自己的心態到底是:一、只在乎結果(成績單);二、只重學習過程;三、結果與過程同樣重視?不,我發現自己是最糟糕的第四種心態:同時想掌握「表面的」結果與過程,不僅希望孩子成績好,也要看到孩子念書的樣子。
看來是家庭瑣事,管理者卻常面臨此類問題:管結果?還是管過程?
許多人堅持兩者都管;只管結果,將無法監控風險,組織也可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。這種論述有其道理,但若未分清楚孰者為先,或只憑片面印象就對過程妄下評斷,這種管法就跟我在家的行為一樣,不僅愚蠢,還無效。
對企業來說,營運績效當然是最重要的結果,工作時數只是手段,如果一個員工能達標,那麼,出席率、工作時數僅供參考;若有員工提早下班還貢獻卓越,其高效率更值得效法。但許多管理者的潛意識中,將「工作時數(或加班)」當成測試員工態度的指標;如果座位上看不到員工,心中便開始焦慮此員是否在摸魚;打考績時,兩個績效相當的員工,那位習慣在辦公室加班的員工,態度分數也可能高些。
管理大師彼得.杜拉克曾說,「時間是一種獨一無二的資源,也是最稀少的資源,」一個高效能工作者最大的特色就是,他們珍惜時間的方式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