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2日

商業周刊::決戰下班後,成功者過的跟你不一樣

(摘自商業周刊第1312期2013.1.14-2013.1.20)

內有老闆與同事關注眼神的企業文化氛圍纏繞,外有台灣特有的責任制禁錮,讓很多人都陷入:準時下班顯得很不專業的迷思。但,獲得《日本經濟新聞》社頒發「年度女性獎」的作家小室淑惠,卻提出另類思考:「『六點下班』是一種能力,表示你:上班時間內,能用最有效率的方法,把事做完。」

以《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》作者Ada表示:「工作跑的是馬拉松賽,而不是百米短跑,蓄積能量才跑得久。清楚目標,轉念起身就不會有罪惡感。」

下班五小時,工作與睡眠以外的時間,未來,將會是最重要的黃金戰場分野。小室淑惠說:「『六點以後的時間』不是用來追進度,而是增加自己長進的資源。」

我們無法決定上班的內容,但卻可以豐富下班後所做的事!而你與同儕競爭力的分野,可能就是從此開始。

他們讓自已持續的心法不難,就是: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,深度投入,就算每天只能做半小時,只要不懈怠,這些事,一定會給予你超乎意料的投資報酬率。


----------
星展銀行台灣區總座陳亮丞
一週健身三次,變出「二十六小時人生」
----------
心理學研究證實,當人離目標越接近的時候,力量特別強;離開的越遠,力量越弱。因此,當把目標變成數個階段的小目標時,才會產生「再努力一下,就快要達到了」的動力,這也是陳亮丞克服游泳長度撞牆的模式。

「現今社會工作型態永遠是一件接著一件來,NO/OFF的切換來自心態,工作專注才有效率,人才會自在,才會進入正循環。我始終相信,壓力和休閒是可以並存的,」陳亮丞強調。



----------
御盟建設總經理邵永添
睡前寫日記,工時少3/4事業做更大
----------
「有主見才能寫出有主張的文章,」「寫文章能讓你不會人云亦云。」邵永添指著鋼筆筆尖說,文章來自筆觸,筆觸雖只是一個小點,卻可讓人天馬行空思考,視野不再只盯住眼前的一、兩步。此外,常寫文章也會讓人多愁善感,「感性的人容易做夢,是做事業最重要的動力!」



----------
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
每晚看歷史書,借鏡前人救活一家公司
----------
管理,就是「認識自己」和「認識環境」,像王安石變法,用意雖好,「但他沒有清楚認識當時的環境,導致失敗。」他認為,讀歷史最有用的,是讀前人失敗的歷史,「成功的故事,我們不容易學,看失敗的原因,卻能拿來替自己借鏡,做自己的警惕。」

對盧志遠來說,要度過低潮的判斷,也和讀史鍛鍊的眼光有關。「當低潮時,數字是落後指標,光看數字做決策,不行。」如,要精簡單位時,每個單位都會說自己賺錢,誰是明日之星?誰是問題兒童?誰去誰留?必須要像歷史一樣整體考慮。要讀懂人,讀懂形勢,這些資訊都不在財務報表裡,都是歷史告訴他的事。

沒有留言: